24.5小时客服热线
石建鹏讲师博客
石建鹏
著名网络营销实战专家
讲师手机:15810357436
有“超级全球化”吗?
关注人次:2268
发布日期:2016-05-24 16:36:52

“大多数经济历史学家认为1914年之前100年的全球化,是第一波全球化。根据大多数标准,在贸易和金融全球化方面,我们最近才超过1913年的水平,说到在劳动力全球化方面,我们甚至还没有赶上当时的程度。”罗德里克引用这个数据,是要说明旧世界的全球化更好吗?当然不是。那时候的全球化,是以东印度公司等为首的炮文化,商品、劳动力和资本的流动甚至官方语言的使用,都由强势国家制定规则。

因此以当时奴隶的全球化而言,至少在现时的世界永远不可能超越。

可以说,第一波全球化的历史就是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血腥的启蒙过程,是第三世界被全球化的历史。对比第一波全球化的成功和后面几波全球化的波折,本书讨论的核心主题,就是“SAY NO”多了,全球化就会遭遇困境。用罗德里克的话说就是:“政府是每个国家的政府,市场却是全球性的,这就是全球化的致命弱点。”

从这个角度去看,第一波全球化后的一战和二战都有相应的根源,因为总有人相信“一个统一的世界会更好的全球化”。直到今天,仍有不少经济学家在迷信“超级全球化”,即建立一个超级的世界管理机构,协调全球化的全世界问题。对此,罗德里克“SAY NO”。

民主制度与全球化不兼容

二战以后最大的变化是全世界的主体国家形成。主权国家之下的政府不能出卖 国民的权利,这也意味着,当全球化和国民利益造成冲突时,政府必须选择国民。阿根廷领导人多明戈·卡瓦略尽管从哈佛毕业,其背后的政府班子初始拥护全球化,但当遭遇政治危机时毫不犹豫地选择抛弃全球化。罗德里克说:“阿根廷遇到的是世界经济最基本的原理之一:国家民主制度和深度全球化不能兼容。”

罗德里克最可贵的地方是没有将全球化这个本身很笼统的词宏观化,而是将全球化与每个国家、个体的利益结合在一起。

延伸开来,民主本身就是协调国家和个体利益的机制,民主制度成了绝大多数国家的选择,因此罗德里克提到的民主制度和深度全球化的不能兼容自然就成为了头号难题。对一个普通的美国人来说,全球化让他们不得不卷入和全世界廉价劳动力同台竞技的困境,这让他们觉得利益被损害了,而他们的选票可以确保投给能保护自己利益的人,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一方面在大力推动全球化,一方面却又在满世界反倾销。

在这个游戏中,全球化最大的变数就是每个主体都有制定游戏规则的权利,而他们代表的利益却千差万别

本文由石建鹏讲师助理整理发布。

Copyright © 2012-2013 汇师经纪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15810357436
触屏版电脑版
电话预约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