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小时客服热线
杨修平讲师博客
杨修平
资深创新管理 研发管理 项目专家管理
讲师手机:15810357436
首页简介课程见证视频文章
研发管理模式的历史和变迁
关注人次:1981
授课日期:2012-05-19 至 2012-05-19

第一代研发管理以科研和发明为导向,认为研发主要是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事情。企业研发机构和大学科研机构、国家科研机构一样,科学家与发明家根据自己的科研法相和兴趣选择研究课题,企业高层不参与研发相关的决策。这以时期的研发活动,尽管一项又意向发明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但在很多企业中与营运并没有太多的直接关联,研发本身没有明显的商业目的和策略,对研发的评价也都已发明、专利、论文等科研成果为朱,并不与企业的经营绩效挂钩。

  1930年美国专利局的以为要员宣称“该发明的都已经发明了,专利局可以关闭了”的时候,美国专利局虽然并未关闭,但却预言了“发明时代”即将让位与新的研发时代:随着“阳春白雪”式的基础研究和发明研究逐渐退居次要地位,“下里巴人”式的与生产紧密相关的应用研究悄然兴起,并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这种改变首先从通用汽车、福特、通用电器、杜邦、美国钢铁等传统大型工业企业身上发生,然后逐渐往丰田、索尼等当时的中小企业群扩散。企业开始建立和加强以产品创新为导向的研发部门,并且一些学者注意到结构化和积极的管理并不一定窒息创新,这些管理手段和方法提供各种分界线,以各自明确的职责为基础,更加注重创造力和授权,结构化并不妨碍产品研发,它只是明确了过程,而创造力由此而生,而企业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些观点。于是第二代研发管理模式模式诞生了。

  然而,除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罗伯特.E.库柏提出的门径管理(Stage-Gate)流程及后来在此基础上提出的NPD(NewProductDevelopment)模式外,在第二代研发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方面建树不多。门径管理和NPD模式作为第二代研发管理模式的代表,强调结构化的研发和研发过程控制,至今仍然为很多优秀企业所应用。不过在今天看来,门径管理流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NPD模式在系统性和操作性方面都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门径管理和NPD都过于关注产品研发流程,而对产品研发的其他关键要素,如产品战略、市场分析及产品规划、技术研发等方面都涉及很少;把研发主要定位为一项配合公司经营的活动,而没有上升到公司战略的高度;对如何集成集成产品研发管理的各个要素并没有整体模型和具体的方法;在指导研发管理实践上缺乏可行的方法和工具。  

    1986年,迈克尔.E.麦克格拉斯提出了PACE(product and cycle excellence)研发模式,将研发管理体系划分为产品战略、阶段评审决策、核心小组组织、结构化研发流程、技术管理、管道管理(指多项目的资源管理)、研发工具7个相互关联、有机集成的要素,标志着第三代研发模式的诞生。后来,业界又在PACE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成产品研发(Integrated Product Developmengt,IPD)模式,并在IBM公司得到成功应用,使研发管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以PACE,IPD为代表的第三代研发管理模式在美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企业研发管理水平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本文在杨修平老师官网的发布链接为“研发管理模式的历史和变迁”,欢迎访问。

     学习杨修平老师的产品研发管理课程,您将能够完整的了解企业研发模式体系如何搭建,提升企业研发管理管理水平。


预约授课
其他授课:
Copyright © 2012-2013 汇师经纪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15810357436
鲁ICP备13032031号